Day 4131日,星期三) ~

金閣寺、神隱少女湯屋咖啡館、北野天滿宮、上七軒、龍安寺、天龍寺、 嵯峨野竹林小徑、嵐山渡月橋、嵐山猴子公園岩田山》

APA HOTEL享用早餐●(08:00 a.m. Departure)肥後橋站搭乘大阪市營地下鐵—四つ橋線到『西梅田站走到『梅田站』搭乘阪急電鐵京都本線(1號月台、特急、快速急行)到『烏丸站走到『四條站』搭乘京都市營地下鐵—烏丸線到『北大路站 2號出口搭乘京都市巴士(101102204205)到『金閣寺道站』下車,步行約3分鐘 搭乘Raku洛巴士(101102)北野天滿宮(1.3公里)享用午餐● 上七軒(京都花街區) 走到『北野白梅町站』搭乘嵐電北野線到『龍安寺站經『帷子ノ辻站』轉乘嵐電嵐山本線到『嵐山站天龍寺、竹林之道、野宮神社、常寂光寺、嵐山大街、渡月橋、嵐山猴子公園 搭乘嵐電嵐山本線嵐山站』經『帷子ノ辻站』到『四條大宮站走到『大宮站』轉乘阪急電鐵京都本線到『烏丸站』或『河原町站享用晚餐● 搭乘阪急電鐵京都本線到『梅田站走到『西梅田站』轉乘地鐵四つ橋線到『肥後橋站APA HOTEL

     行程第四天,首先走訪1994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指定為世界文化遺產之重要歷史建築的鹿苑寺(又稱金閣寺)。走近鐘樓,沒有晨鐘暮鼓之聲;遙望金閣寺,沒有雪花飄落的冬景,只見陽光照耀在金碧輝煌的舍利殿,樓影與鏡湖池互相輝映,頗有「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的禪境。塔頂則有隻雄赳赳、氣昂昂,象徵吉祥的金鳳凰佇立著。

IMG_4970.jpg

IMG_4971.jpg

IMG_4983.jpg

IMG_4987.jpg

金閣寺.jpg

     金閣寺北邊有處稱為「龍門瀑布」的小瀑布,而小瀑布傾瀉在類似鯉魚身形的尖石上,頗有鯉魚躍龍門之態勢。而白蛇當然與法海和尚將白素貞鎮在雷峰塔下無關,白蛇是掌管智慧的天神,其石堆(白蛇塚)的造型則為五輪塔,分別代表著天、風、水、火、地。

IMG_4989.jpg

白蛇塚.jpg

     午間,專程造訪西陣鳥岩樓品嚐親子丼。初次走入西陣時,家人直納悶:這偏遠之處的古老房屋,究竟有何美食魅力迫使大家非得舟車勞頓、費神找尋呢?望著大家疑惑的眼神,小P會心一笑,這或許會是出奇制勝的策略,完全顛覆家人「瓊樓玉宇、玉盤珍羞()()萬錢」的印象。

     初見鳥岩樓時,只見斑駁朽木上的隱約字體,透露著歷史久遠的痕跡。走入光滑黑石舖砌的前廊裡,心中雜念頓時消散。來到了中廊前,旅人還得先行脫鞋,再走入竹階長廊,此時心中更是心平氣和,別無懸念。輕巧走上二樓,盤腿入席而坐,亮黑的塌塌米與裂痕石玉的餐桌記錄著高朋滿座的盛況。家人談笑風生之際,秀色可餐的親子丼便上桌待客了。

IMG_5005.jpg

IMG_5007.jpg

     就只一味:一碗親子丼與小杯白湯。白底藍邊的瓷碗匯聚了雞肉與散蛋的丼飯,中間居然還有顆鵪鶉小蛋,鮮豔擺在碗中。一掀碗蓋,一股清幽之香散放出來。刺破小蛋黃,蛋汁灑在肉上,一嚐清幽雞肉與鮮美汁液,那股氣息,久久不散。旁邊醃蘿蔔的配搭,也是清新可喜。喝上淡淡乳白色的杯湯,更聞見濃郁香醇,其萃取精華的功力,可知商家深厚的料理底蘊。臨別前,一回觀瀑亭,又見商家巧思設計的石桶、木水與圓勺,實得收服人心。入鳥岩樓,既得入禪定坐、又嚐珍饈佳餚,人生夫復何求?

IMG_5016.jpg

IMG_5018.jpg

IMG_5020.jpg

IMG_5021.jpg

     離開鳥岩樓後,小P前往探尋宮崎駿神隱少女的湯屋世界~CAFE SARASA-NISHIJIN。位於京都西陣的さらさ西陣,早期是藤の森錢湯(公共浴池),是一幢已有八十多年歷史的湯屋。初見之際,さらさ西陣咖啡館外觀仍保留傳統日式木造建築,而一條老舊褪色的綠色拱形簷篷,以及門頂湯屋的牌子,彷彿神隱少女中湯婆婆的湯屋矗立在眼前,充滿超現實的感覺。走入店家,內部也保留當時公共浴池的構造、間隔、典雅磁磚和天井,充滿著歷史的復古味道。

IMG_5027.jpg

IMG_5029.jpg

     點份甜點和咖啡,我側躺在舒服的沙發上,冥想著當時人們泡湯飲酒歌唱的盛況。原意不在甜點與咖啡,居然沒料到白巧克力起司蛋糕,也在水準之上,而店家親自烘焙的咖啡製成了拿鐵,也是香氣逼人。坐於席間,古老的磁磚、天井與隔間,讓我墜入了時空記憶。曾幾何時,湯屋不敵新式溫泉的新潮,而漸被世人遺忘,如今只留下遺跡見證歷史的痕跡。老闆為人熱情,行事謹慎,心思慎密,唯獨不諳英語,曾因誤解其語意而中斷拍照,後因其主動溝通而賓主盡歡,也實屬難忘的插曲。倘若旅人尋覓進入湯婆婆的湯屋之門,不妨造訪さらさ西陣咖啡館,開啟一場夢幻之旅吧!

IMG_5031.jpg

IMG_5030.jpg

IMG_5033.jpg

IMG_5035.jpg

IMG_5036.jpg

     跳離宮崎駿的夢幻世界,來到京都上京區的花街區~上七軒。如同先斗町和祇園一般,上七軒亦保留著簡樸的古木建築,頗有古樸韻味的街巷。午後的上七軒,清靜幽雅,穿梭在古樸的街道中,想像藝伎或舞妓曼妙的身影,巧笑倩兮的光景,當時,一定照亮了茶屋。

IMG_5040.jpg

IMG_5042.jpg

     走訪上七軒後,與北野天滿宮擦身而過,繼續趕往龍安寺。礙於時間限制,小P僅參觀龍安寺的方丈庭園,通稱石庭~日本最有名的枯山水庭園精品。所謂石庭,是僅利用白砂與石頭,以抽象的手法來體現水面和流水意象的庭園樣式。原本靜默無名的龍安寺,因1975年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造訪時,對於方丈庭園讚不絕口而聲名遠播。

IMG_5049.jpg

     方丈庭園是一處寬22米、深10米的矩形場地,在三面築地圍欄周圍的勝山花園的白砂上,擺放著15顆大小不一的石頭。靜坐長廊間,我默默地望著這一方石庭,心境逐漸進入一種「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超越時空的冥想狀態裡。眼見那波面無痕,時而風平浪靜,時而水波漣漪,環繞在巨石綠地旁,一幅園林景緻、如現眼前,內心風平浪靜。

 

     回歸現實後,轉往以御室之櫻出名的仁和寺仁和寺的南邊庭園,左側栽種著櫻花,右側栽種著橘樹,而前方則以白砂、松樹和柳杉搭配,呈現樸實無華的庭園。北邊庭院則設計能讓旅人邊環繞池子行走、邊觀優雅池泉的庭園,與南邊庭園形成鮮明的對照。

IMG_5074.jpg

IMG_5075.jpg

IMG_5097.jpg

IMG_5105.jpg

     走至賞櫻勝地御室櫻,不見滿園櫻花盛開,只見枯枝落葉迎冷風。倘若適逢百株櫻花齊放之季,粉紅櫻花或隨風搖曳,或飄落林地,想見那櫻花盛宴,是多麼令我神然嚮往!

IMG_5106.jpg

     轉身離開仁和寺,便馬不停蹄地搭車前往嵐山。匆忙溜過古都芋,經竹林之道與野宮神社,竟在峰迴路轉之間,遠處傳來清澈響亮的暮鐘之聲,讓旅人不再疾行至常寂光寺。無緣親炙「鐘樓」與「多寶塔」,為此程增添些許的缺憾。

IMG_5120.jpg

IMG_5122.jpg

IMG_5125.jpg

IMG_5126.jpg

     放下執著,心無罣礙。與哥隊會合後,一同搭車返回京都「河原町站」,享用米福海鮮天婦羅。相較於天周的天婦羅,米福的天婦羅首先招待醃漬鯡魚,肉質軟嫩、味道香醇。緊接登場的是,滿滿炸物「玲瓏有緻」擺在竹籠中,閃爍著金黃色脆衣,底下裹著各種海鮮、雞肉與蔬菜。蘸上微甜蘿蔔泥醬汁,搭配節令的蘋果酒,一口咬下炸串,章魚的彈性、干貝的鮮甜與地瓜的鬆軟,在醬汁與薄酒的調理之下,著實提升了海鮮蔬果的美味,直教人吃的淋漓盡致,把酒言歡盡釋前嫌。

IMG_5129.jpg

IMG_5130.jpg

IMG_5135.jpg

IMG_5136.jpg

IMG_5139.jpg

     提前離席,告別哥隊,逕自前往祇園南座旁的総本家にしんそば松葉品嚐にしんそば 鯡魚蕎麥麵。不料,遇到店休,只好轉往四条通河原町車站對面的京都高島屋タカシマヤ尋找美食。轉角之間,找著了八起庵,正猶豫是否再次品嚐親子丼飯之際,巧遇了本家尾張屋,於是決定一償鯡魚蕎麥麵的宿願

     創始於西元1465年江戶時代張屋原本是一間製作和菓子的菓子屋。後來,在西元1700年初代,稲岡伝左衛門開設了蕎麥屋,受京都多家寺院委託製作蕎麥麵,之後更被「御用蕎麥司」接納為御所蕎麥麵。本家尾張屋於京都發展至今已超過550年的歷史,是日本全國有數的蕎麥麵超級名/老店。

     話說尾張屋的鯡魚蕎麥麵,鯡魚微甜,口感軟嫩。而蕎麥麵吃來滑順入口,有股淡淡的蕎麥香氣。飯後又享用了黑糖寒天凍,依舊是濃郁蔗香襯托著寒天,在這優雅的坐席間,我愉悅地跟本家尾張屋道了聲:再見,這美好的一日。

IMG_5157.jpg

IMG_5152.jpg

IMG_5147.jpg

IMG_5149.jpg

     返抵大阪的途中,想著:悠遊在京都建築與料理中,找到了感動與釋放旅人心靈的力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羅翔小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