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以來,與多位年輕客戶朋友閒聊年金改革的問題時,大家對於政府標榜「多繳、少領、晚退」的態度,莫不感到灰心與不滿。何況目前僅廣邀各界人士各自發言,炮火四射,政府沒有進一步提供任何具體的精算報告和解決方案,只是不斷地陳述,在既有的年金制度下,破產只是早晚的問題而已。

     面對年金改革的議題,老實說,筆者感到相當無奈,但老早就看破它的結局。從希臘破產到歐盟政經危機,在在都明確顯示:人畢竟都是自私自利的,不分國度、種族或性別。能多享有免費的資源,少繳個人的稅賦,以及提早退休享福才是當今主流的價值觀念。而搖著公平正義的旗幟,鼓吹「多繳()、少領()、晚退()」的態度,其實也是犧牲某些族群的福利,用來造就另些族群的福祉。要不然換成是私人企業商品販售的話,恐怕早已遭到消費者的堅決抵制和提告法院了。

     或許是環境的因素,讓筆者有著比常人更深的憂患意識和堅定的行事態度。對於自己的退休金,當然是自己規劃負責,不假他人之手,更不奢望由政府管理的勞保年金來照顧晚年的生活。當然,由於行業別的關係,雇主無須替筆者提撥一定百分比的勞退年金,所以筆者也沒有勞退年金的福利!既要自行負擔勞健保費用,也無勞退年金福利,還不見得有羞於啟口的年終獎金,難道就無法享有樂活的生活嗎?其實不然!只要有著一套樂活退休生活的腳本,及早規劃,年年檢視,切實執行,誰說安穩的退休生活是不可能的呢?

     2010年,筆者以增額型終身壽險儲蓄險作為籌措退休金來源之一時,至今已執行七年的時間了。經過多家保險公司的商品試算表和財務狀況分析後,筆者選定XX保險公司的終身壽險(增額型壽險+每年分紅,俗稱分紅保單),同時以增額繳清的方式,把每年分紅的金額再度購買壽險保障,使現金價值(解約金)也隨之增長。屆時,臨界法定退休年齡時,筆者將不必擔憂勞保年金是否破產或少領,依然能安心自在,樂活過日子。

     這些年來,筆者不乏聽聞許多投資達人直言儲蓄險不好,不是最佳的理財規劃商品,而是應該以股票、基金、房地產等等作為規劃退休金的首選。其實,身為一位財務顧問師,筆者考量的觀點,首重人身和財富風險(Risk),其次才是報酬率(Return)。畢竟,眼見得到的風險是小,計算不到的風險才大。因此,在分析個人的風險承受度、財務狀況和稅賦負擔後,筆者將年薪的30%用於規劃儲蓄險,15%規劃基金,10%規劃人身保險,10%規劃海外旅遊,其餘35%則用於生活開銷。

     談到儲蓄險,雖然複利滾存的威力不如股票或基金來得嚇人,但其穩定和保證的性質,卻是後兩者望塵莫及的優勢。筆者以這近十年的增額型終身壽險儲蓄險商品變革為例,分別為20082011年為第一階段(增額型終身壽險儲蓄險—分紅保單)20122016年為第二階段(增額型終身壽險儲蓄險—不分紅保單)2017起為第三階段(增額型終身壽險儲蓄險—不分紅保單)。列舉三位不同時期規劃儲蓄險的客戶朋友,其退休金的差異金額。

     A客戶,女性,23歲,年繳約17萬,20年期分紅保單儲蓄險,資產增長率3.4%20年共繳保費約340萬,62歲解約金為800萬元;B客戶,女性,23歲,年繳18萬,20年期增額型終身壽險儲蓄險—不分紅保單(第二階段),資產增長率2.25%(利率)20年共繳保費約360萬,62歲解約金為686萬元;C客戶,女性,23歲,年繳18.2萬,20年期增額型終身壽險儲蓄險—不分紅保單(第三階段),資產增長率2.0%(利率)20年共繳保費364萬,62歲解約金為620萬元。

組別

性別

年齡

年繳

保費

20年期

儲蓄險

資產增長率

20年保費

62

解約金

A

23

17

分紅保單

3.4%

340

800

B

23

18

第二階段

2.25%

360

686

C

23

18.2

第三階段

2.0%

364

620

     由上圖可知,利率越低,保費越貴,現金價值也越少。若相較於A客戶與C客戶的年繳保費,兩人雖相差約1.2萬元(20年相差24萬元),但由於利率差1.4%,在62歲時的解約金竟然相差220萬元!同樣地,若相較於B客戶與C客戶的年繳保費,兩人雖相差約2千元(20年相差4萬元),而利率差僅0.25%,在62歲時的解約金竟然相差66萬元!可怕的是,時間拉越長,現金價值(解約金)差越多,讓人不由得深深體會到複利滾存的小威力!

     因此,在資產配置的規劃中,筆者常會幫客戶朋友規劃年薪的20%30%的預算,提撥作為個人日後的退休金規劃。同時,也會緊密關心客戶朋友,嚴格執行,持之以恆,以便在退休之際,能優遊自在,樂活人生。

 

保險經紀人兼國際認證財務顧問師(RFC) P 2017.02.11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羅翔小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