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富公式高階版:淨儲蓄÷淨值=淨值成長率

     承上期說明致富公式基礎版的觀念後,這次要跟年輕朋友們分享另一個更細微的觀念:淨值成長率。何謂淨值成長率?淨值成長率與致富又有何關聯?

     在解釋淨值成長率之前,讓我們先釐清「淨值」的觀念。所謂淨值是資產減去負債後的財務狀況資產-負債=淨值〉。個人/家庭資產分為自用資產〈譬如自用房地產、汽車〉和生息資產〈即投資性資產,包括所有可產生利息、租金及資本利得等理財收入的金融性資產和投資用途的房地產〉,而個人/家庭負債分為自用資產負債、投資負債和消費負債。

     另一方面,淨儲蓄就是毛儲蓄+理財收入-理財支出的結果薪資或事業收入-生活支出+理財收入-理財支出=淨儲蓄〉。其中,計算理財收入為生息資產乘以投資報酬率;理財支出為負債乘以負債平均利率〈如銀行借款利率〉。

     當淨值的條件不變,而淨儲蓄逐年增加時,淨值成長率就會日益增高。同理,當淨儲蓄增加的金額大於淨值的金額時,淨值成長率亦會日益增高。簡單地說,淨值成長率代表個人累積淨值的速度,成長率愈高,淨值累積越快,個人就越能達到致富的目標。因此,淨值成長率公式也稱為致富公式。

     了解淨值成長率對個人/家庭達成致富目標的重要性之後,那麼該如何著手才能提升淨值成長率呢?

     對年輕族群而言,首先要設法提升薪資儲蓄率。多年來,筆者常勸告年輕朋友們盡量在三十歲之前要多存錢,想盡辦法降低或延後享樂的慾望,同時把個人的儲蓄率提升至30%至40%以上,早日存到人生的第一桶金。幾年下來,聽從筆者規劃的年輕朋友以不到四年的時間便已累積此一目標。

     其次,提高投資報酬率。愛因斯坦曾說:「複利滾存的效果大過原子彈的威力。」隨著個人/家庭淨值的累積,提高投資報酬率對理財收入至為重要,更是能否快速致富的關鍵因素。然而,投資人主觀的風險偏好往往成為決定最後投資工具選擇或投資組合配置的關鍵性因素,直接造成投資報酬率的高低。譬如,明明風險承受度很低的人卻偏好高風險的股票投資,結果往往慘遭套牢或嚴重虧損,既無能再加碼,也不願壯士斷腕,只能眼不見為淨,以拖待變。

     的確,以筆者近年來切深的投資經驗而言,由於了解自身和客戶的風險承受度和理財目標額的設定;因此,每年皆能從基金投資中獲得10%左右的報酬率,因而使個人與客戶的淨值成長率能穩定地持續向上增加。

     再者,提高生息資產佔總資產的比重。在全球經濟崩壞的年代,要增加投資性資產可真是需要極大的勇氣和智慧。巴菲特說過:「別人恐懼的時候,你要貪婪;別人貪婪的時候,你要恐懼。」弔詭的是,在動盪的投資環境中,極少數人能嚴格地執行股神的名言,絕大多數的人寧願把資金定存在銀行,而不願意冒著資產減損的投資風險。但若考慮通貨膨脹率的因素的話,央行公告去年101年台灣消費者物價指數(CPI)為1.93%,銀行四大行庫的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為1.36%,實質利率為負利率,個人/家庭資產也為負成長。

     另一個常見的現象是,大多數年輕人都不願延緩買車和購屋的時間,讓已有的錢盡量再滾錢,結果每個月可支配的所得扣除掉自用住宅的貸款額、車貸和生活費用後,幾乎所剩無幾,根本無法進行投資,創造額外的理財收入。倘若年輕朋友能提高生息資產佔總資產的比重的話,便能提升資產儲蓄率和提高投資報酬率的效果了。

     又或要邁向完全的財務自由,必須在生涯階段中逐年降低薪資收入與理財收入的相對比率。所謂的財務自由就是在退休時,理財收入能全部支應退休後的生活支出。此外,我們也可以利用另一個公式來檢視自己的財務自由度的情況:(目前的淨資產乘以投資報酬率)÷目前的年支出=財務自由度。理想的財務自由度為1,若自行算出的數據超過1的話,那就表示妳/你已達到財務自由的境界,可以退休養老了;反之,若數字遠低於1的話,那可要多加努力工作賺錢,並且積極進行投資理財。

     最後,降低淨值佔總資產的比重。在現代投資報酬率高於負債利率〈銀行利率〉時,適度運用財務槓桿原理擴充個人信用來投資,更能提升淨值成長率,達成致富的目標。譬如,筆者100年利用個人信用貸款進行股票投資,雖然投資負債為106萬,理財支出約為5萬,但在101年陸續出清股票,獲利26萬5千元,年投資報酬率約為20.1%。同年期間,基金投資年投資報酬率約為11%〜13%之間,皆是拉高投資負債、避免消費負債與提高淨儲蓄的操作觀念。

 

2013.4.5 保險經紀人兼國際認證財務顧問師(RFC) 小P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羅翔小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